世界交通

大连 有轨电车没有终点站

发布时间:2013-03-29   在大连,每当坐上有轨电车,便有一种“时空穿越”的感觉。因为,大连的有轨电车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
    记得第一次坐有轨电车是1973年,那时我考入大连海事大学的前身——大连海运学院。新生入学第一个周日,我与同学结伴去星海公园游玩,在黑石礁有轨电车始发站,几个同学觉得挺新鲜,就不约而同地上去体验了一下,那时从始发站坐到终点站车票好像是几分钱。
    时光转眼近四十年一晃就过去了。到了2011年我退休到大连定居,有轨电车不但没有取消,反而“重整山河”,旧貌变新颜。就是我经常乘坐的202路有轨电车,也早已换成新式的车厢,与以前老式的机车相比,不但车速快了、噪音小了,而且座椅也舒适了。电车从始发站兴工街开出,终点站已不是黑石礁,而是从黑石礁向远延伸到我的母校——大连海事大学方向等七站地,至小平岛前了。
    目前,大连还保留着两条有轨电车线路,另一条是201路。经改造后的201路有轨电车样式更加时尚,但仍保留沿用了早期电车的底盘以及车窗和车门。它也不再是上个世纪由兴工街到大连火车站,而是又从火车站向东延伸至美丽的海滨东海公园。有轨电车与市内其他公交车一样,上车刷卡、投币,只要花上1元钱,你就可以在微微震颤的有轨电车上,感受一段赏心悦目的旅程。
    1899年,日俄战争结束后不久,日本人为了巩固其在“南满”的统治,由“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大规模实施了城市“电气铁道”筹建计划。1907年,日本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筹划建设大连市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1909年9月25日,全长2.45公里的电气游园(现青泥洼桥附近 )到大栈桥( 现大连港码头 )的有轨电车线路建成通车。同时建成的还有专供有轨电车停放的停车场和电车修理工厂( 位于现在的民主广场 )。当第一辆电车咣当驶过街头时,大连成为国内第二个拥有城市公交运输系统的城市。当时共30辆木结构车身的四轴电车,车体是美国制造,底盘由英国制造,电器部分是由德国生产的。定员72人,满载145人。
    早期的电车有1921年生产的带空气制动器的“41型”( 行驶线路为胜利桥到大连火车站 ),有1925年5月生产的带转向架的“301型”,还有1928年6月的“满铁”,车身以颜色分级,白色电车专供外国人乘坐;中国人只能乘坐红色低级“劳工车”——侵略者们将现代化交通的文明成果带到这座城市的同时,也将殖民地的耻辱深深地烙在大连人民的心里。
    1945年,全市有有轨电车营运线路3条,总长17.7公里,在籍车辆156辆,日客运量1.28万人次。1945年,随着日本人投降的离去,大连的有轨电车遭到瘫痪性的摧毁:百多台车辆仅有10台还可勉强使用。但战败的日本人没有想到,由他们带来的有轨电车早已与大连人结下深厚的情缘,残暴的破坏不但没能割断这股情脉,反而燃起了更加炽烈的重建热情。在这之后的30年岁月里,大连电车迎来了发展史上的巅峰期。
    1946年4月1日,政府从日本人手里接管了大连都市交通会社,并更名为大连市交通公司,有轨电车从此获得新生。加紧修复有轨电车恢复运营,成为当时大连市交通公司的首要工作。至1949年,大连市内6条有轨电车线路上共有车辆105台,日客运量10万多人次。
    1949年前,大连交通公司电车工厂仅能修理有轨电车。它的前身是建造于1909年的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电车修理工场。这个占地约7000平方米的修理场只能负担有轨电车的维修和装配。日本人拿来主义的建设方法在新中国成立后被智慧的大连人创造出奇迹,经过广大电车职工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终于研制出我国第一台自行生产的有轨电车。
    1951年国庆,大连电车工厂制造出新中国第一台1000型新式有轨电车,向年轻的共和国献上一份划时代的厚礼。大连的电车工人无比激动地向毛主席发出致敬的贺电。从此,新中国电车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自强不息的大连人为此写下了光辉的一笔。到1954年,大连市有轨电车线路发展到11条,总长48.9公里,日均客运量31.万人次。
    1956年,大连市又设计制造了长度为14米的大容量电车,使车体加长1.5米,增加载客量30人。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大连有轨电车发展的巅峰时期,最多时建有线路11条,总长48.9公里,车辆144台,职工5000余人,日均客运量45.33万人次。有轨电车成为当时市民最主要的交通工具。
    到了70年代,大连开始大规模拆除有轨电车线路,曾经称霸街头的有轨电车遭遇到时代的挑战。人口增长了,汽车客运发展了,城市交通压力变大了而时代的脚步却更快了。一向“稳重忠诚”的有轨电车因为没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被人们挑起了毛病:速度太慢、占道太多、噪音太大。有轨电车在城市交通中的作用渐渐屈居劣势,因此,很多城市纷纷取消了有轨电车系统,而大连也相继拆除了部分线路。到1977年时,大连保留了3条有轨电车线路。这3条线路首尾相连,从东到西贯穿了整个市中心,全长15公里。后来的历史证明,这是多么富有智慧的保留,它不仅尊重了老大连人的过去,也为新一代大连人的未来奠定了基础。
  
  
    1982年试制成功了7000型有轨电车,并在1983年试制成功了全国第一辆D L—621型铰接式有轨电车。
    2001年5月,新品牌“大连人”DL6W系列有轨电车是大连研制、生产的轨道交通车辆。目前202路线路上已经全部由“大连人”运营了。新车不但装有空调,而且还装有防撞器、警示柱等。运行时间,兴工街5点30分到22点40分,小平岛前5点30分到22点22分。
    大连有轨电车的发展历程也是中国有轨电车的发展史。如今,大连市仍然保留着2条有轨电车线路,201和202路,总长23.3公里,平均日客运量58万人次。
    岁月变迁,如今有轨电车的周围已是高楼林立、车水马龙,惟独电车依旧。它简直成了一尊流动的雕塑,无声无息,却浑身散发着历史的美与沧桑。
    有轨电车的优势还在于就载客能力而论,除地铁外有轨电车让几乎所有的地面交通工具都甘拜下风。然而,有轨电车最大优越性还在于它是“零排放”的节能环保交通工具,因为它是以电力来做推动,车辆没有任何废气废水排放,对路面的损伤程度也很低。同时,有轨电车还有一个优势是几乎不会堵车。
    对于中型城市来说,有轨电车是实用廉价的选择。因为无需在地下挖掘隧道,据有关资料说,1公里有轨电车线所需的投资只是1公里地下铁路的三分之一。而比较其他路面交通工具,有轨电车会更有效地减少交通意外的比率。由于电车车身的电动机采用反向电流刹车,正向电流启动,所以有轨电车乘坐起来也比较平稳。难怪欧洲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不但都保留着有轨电车,为了环保,还加大有轨电车的发展。
    有轨电车是欧洲工业文明的产物,它的全部历史也只有100多年。1879年,有轨电车首次出现在德国柏林举办的工业展览会上,然而当时它还只是一辆直流电驱动的“概念车”。直到1897年,世界上第一辆有轨电车才在罗马投入了商业运行。1899年,我国最早的有轨电车在北京出现,可第二年就在义和团运动中被拆除。随后,1904年在香港、1906年在抚顺和天津,还有1908年在上海,有轨电车相继运营。曾有有轨电车的城市还有:广州、武汉,东北的城市比较多些,如沈阳、鞍山、抚顺、本溪、长春、哈尔滨等。但随着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车辆增多,道路改造,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许多大城市陆续拆除有轨电车线路。而在大连,一直保留直到今天。天津和上海早期的有轨电车线路则早在1972年和1975年即已相继拆除,可是近年来出于环保等方面考虑,国内外有些城市又纷纷重建有轨电车线路。如法国的巴黎和我国的上海、天津等。据此,一位业内人士说:“大连这么多年来在这方面做得一直非常好,成功地保留了这么好的有轨电车线路,今后当然还是保留下去的好。”
    老大连人说,最能代表大连有轨电车线路历史风貌的,是201路有轨电车“东关街—市场街—北京街”这段线路。这条1公里长的路段,是大连现存最古老的一段有轨电车线路。乘上201路从大连火车站出发往西行,下一站便是东关街,眼前就是“古老的1公里”了。当车渐渐驶进市场街时,你会发现路边的民宅竟然还保留着老式的瓦房,而有轨电车与路旁的民房距离只有2米远。电车驶到这里,司机会格外小心,车速会降到每小时10—15公里。201路有轨电车经过改造后仍沿用老电车的底盘和车窗、车门。坐在古董似的有轨电车上,车上的座位是木制的长条椅子,两边人相对而坐,让人的思绪一下子回到百年以前,遥想当时穿着民国服装的乘客就曾坐在这里,真是物是人非,恍如隔世。望着车外的老房子,你会感觉自己仿佛坐上了逆行的时光列车……然而,驶出这段路,你迈步下车,便又回到了21世纪。
    大连有轨电车比德国虽然晚了28年,因殖民地因素也多少有些悲怆的色彩,但一点没影响她作为一个年轻的东方城市所拥有的文化底蕴。而更为重要的是,城市汽车尾气污染严重,汽油价格飞涨,城市人口逐渐密集,车辆增多,城市的交通压力逐渐的增加。而有轨电车无污染,不堵车,却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同。在当今世界上也有一些城市要恢复有轨电车,古老的电车重现了当初的辉煌已不再是梦,就像西方好多现代化工业城市为了环保,减少汽车尾气污染提倡骑自行车出行是一个道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