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论坛

如何缓解襄阳市民“打的难”的分析及做法

发布时间:2014-01-07     近年来,襄阳市区市民群众反映“打的难”等问题日益突出,每遇雨雪天气、节假日及上下班高峰期,出租车运力明显不足,供需矛盾凸显,出现一车难求、排队等车、争抢乘车的现象,市民群众苦不堪言、怨气很大。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要求增加出租车数量的呼声强烈。为有效解决市民群众出行难问题,2013年以来,市交通客管部门通过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依法举行听证会和依照程序报请省交通、财政、物价等部门批准后,市政府正式批复同意城区在现有1700辆出租车的基础上增加500辆,从今年7月26日开始,已分期分批投放400辆,剩余100辆将择机投放市场。此举有效缓解了“打的难”矛盾,赢得社会好评。
    一、襄阳市区“打的难”问题的产生及原因分析
    造成市区“打的难”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出租车数量不足。襄阳市区出租车客运经营指标实行总量控制,从上世纪90年代初至2000年,逐步发展到1700辆出租车。自2000年以来,中心城区面积从50多平方公里增强到140平方公里,人口从80多万人增长到140多万人,GDP从410亿元增长到2500亿元,而出租车没有增加一辆,供需失衡,市区“打的难”矛盾日益加剧。
    二是出租车需求旺盛。随着市区面积扩大、人口增加、居民收入增长,直接导致出租车需求越来越旺盛。由于出租车行业定位不准确、不明晰,运价水平过低,间接增大了社会需求,导致运力紧张;加上“醉驾入刑”及油价的不断上涨,也使得一部分有车族选择了打的出行。
    三是出租车运行管理科技水平低。市区出租车虽然加装有GPS卫星定位系统,但其初衷是安全防范措施,现有的
GPS监控调度功能发挥不够,电召服务处于初级阶段。
    四是服务水平不高。出租车驾驶员素质参差不齐,经常在高峰时段以交接班等理由拒载,碰到雨雪天气或道路拥堵不愿行车,甚至存在“挑客”行为等,加剧了供需矛盾。
    二、解决襄阳市区“打的难”矛盾的基本做法
    一是开展市场调研,确定增加出租车运力方案。自2013年年初以来,客管处在市政府、市交通运输局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市场调研,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民代表以及公司经理、出租车代表进行座谈,成立专班赴省内外先进城市考察习,同时,在城市道路采集出租车实载率数据,在此基础上,制定增加出租车运力方案,依法召开听证会确定增加出租车数量,报市政府审批,经省政府相关部门评估,最终确定了新增500辆出租车、实行公车公营的方案。
    二是成立工作专班,推动增车工作进行。4月10日,市政府牵头成立了强有力的工作专班,包括综合协调组、宣传动员组、行业改革组、市场维稳组、后勤保障组等5个组,成员涉及部办委局共23家。
    三是加强政策宣传。增车工作启动之后,市区各新闻媒体连续发稿100多篇,同时,市客管处组成7个座谈专班,召开50场座谈会,及时与出租车公司及1700名车主沟通,倾听大家的呼声,宣传改革方案,沟通了思想,消除了误解。
    四是按计划完成增车工作。自7月26日第一批50辆出租车上路营运,截至目前已投放市场400辆,各项工作有序展
开,市区出租车行业改革工作顺利推进。
    三、加强跟踪监控确保出租车市场稳定运行
    襄阳市区增加出租车运力、实行公车公营等改革工作实施以来,市民群众“打的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在新车投放过程中,市客管部门加强跟踪监控管理,根据市场实际运营情况,分批投放新增车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了出租车行业稳定、确保了出租车市场正常运行,取得了显著成绩,得到了市民群众的肯定,得到了省交通运管部门的肯定,得到了市政府的肯定。文/图姜四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