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报道

杨国平:难忘两个12月24日|见证浦东30年

发布时间:2020-04-22

“大众出租”服务至上的理念在上海滩刮起了一股“红色旋风”,极大地改善了上海的营商环境。
见证者:杨国平
时任职务:大众出租汽车公司总经理
难忘瞬间:1988年12月24日,100辆红色桑塔纳整齐地排列在上海展览中心广场,200辆大众出租车投入营运,“大众出租”由此诞生;
1991年12月24日,上海浦东大众出租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成为浦东新区发行的第一批股票,“浦东大众”由此腾飞。

有些日子,注定是要被印刻在记忆深处的。

对于大众集团而言,12月24日,就是这样特别的日子。对于集团旗下“大众交通”和“大众公用”两家上市公司董事长的杨国平而言,这个日子,因为亲历,倍感亲切。

更加令人怀恋的是,这样同月同日的日子还是好事成双,一个在1988年,另一个则在1991年。两个12月24日,都与上海改革开放紧密相连,与浦东开发开放息息相关。
外汇局特批进口电脑计价器
浦东开发开放前夕,1988年,一封境外投资者寄给时任上海市市长朱镕基的信引起强烈反响,这位投资者反映其“有幸”在上海乘坐了世界上最昂贵的出租汽车——十几公里路程竟收费100美金。

对此,朱镕基在上海市改善市内交通、整顿出租汽车管理、加强交通安全工作会议上,面对全市区县局以上的领导干部,斩钉截铁地表示:“连出租汽车都管不好,投资环境怎么能搞好?”就在这次会议上,他要求下定决心把出租车整顿好,通过重整出租汽车行业改善上海形象,改善投资环境。

时任上海市出租汽车公司党委书记、32岁的杨国平临危受命,“大众出租”应运而生。
1988年12月24日,100辆红色桑塔纳整齐地排列在上海展览中心广场,“大众”顶灯在冬日的阳光下闪烁着特别的光芒,这是“大众出租”的诞生日。

杨国平制定了32字的服务标准:“扬手即停,上客问路;电话订车,约时不误;电脑计费,合理公道;车辆整洁,礼貌待客”。这32字的服务标准,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不容易。就拿电脑计费来说,当时还是经过外汇局特批、专门从美国进口了一批电脑计价器。

“大众出租”服务至上的理念在上海滩刮起了一股“红色旋风”,不仅开创了出租汽车行业的新风尚,而且极大地改善了上海的营商环境,成为外商认识上海的第一张城市名片。杨国平自豪地告诉记者,当初的这32字迄今为止依然是出租车服务的行业标准。

几乎就在“红色旋风”风靡沪上的同时,上海正在发生一件足以载入共和国史册的大事件——浦东开发开放。

“浦东大众”股票发行引出认购证模式

浦东开发开放之初,上海人对浦东的印象是“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杨国平说,当时如果有人叫出租车从浦西到浦东,驾驶员都要收双倍的费用,理由就是浦东那里只有大片的农田,回来时没有生意。

连出租车服务都没有,浦东开发开放从何谈起?

1991年年初,“大众出租”牵头成立“浦东大众”,对标国际标准,出租车统一为黄色。于是,在浦东的大街小巷,100辆“浦东大众”出租车成为一道流动的风景线。

1991年,又是一个写入大众集团历史的12月24日,上海浦东大众出租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浦东大众”成为浦东新区发行的第一个股票,这是“浦东大众”的腾飞日。

“其中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杨国平回忆道,“当年股票发行压力非常大,主要是社会上对股份制‘姓资’‘姓社’各执一词,反对者甚至把搞股份制和股票市场说成是‘资本主义的尾巴’。但是,党中央关于浦东开发开放的决定让大家如沐春风,解放思想,‘浦东大众’也有幸成为恢复股份制试点单位之一。”

说起“浦东大众”股票的发行,杨国平还向记者透露了当年的一段佳话。

“浦东大众”股票发行那天是星期日,按照规定,1991年12月8日上午8点开始发放购股券(凭购股券按认购方法申购股票)。市民们从星期六晚上就开始排队,人山人海,以致江湾体育场的铁门也被挤塌,有人还受了伤。

于是,有关部门决定改变股票发行方案,股票认购证由此出炉。
创新的浦东精神激励企业成长

杨国平感慨,当年的“大众出租”称得上是白手起家,办公是在破旧的教室里,开会是在废弃的大巴车上,“每天都要算账,一直就是借新债、还老债,压力山大”。1990年浦东吹响开发开放的号角后,“浦东大众”和“大众出租”先后成功上市,企业也由此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可以这么说,没有改革开放和浦东开发开放,就没有今天的大众。”杨国平感恩这个伟大的时代。

如今的大众集团以实业和金融为双引擎,拥有两家上市公司。诞生于1988年的“大众出租”已成长为“大众交通”,以交通运输业为公司主营业务。从当初向银行贷款6350万元、购买500辆桑塔纳白手起家,到今天公司总资产已达167.06亿元,并先后成立了杭州大众、北京大众、广州大众等分支机构,业务覆盖全国16个省市,50个重点商务城市,成为上海和长三角区域重要的综合交通服务供应商。

创立于1991年的“浦东大众”则紧跟时代步伐,蜕变为“大众公用”,以城市燃气、市政建设、环保水务等公用事业为核心产业,投资参股苏州、南通、徐州和江阴等多地的公用事业项目,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中领先一步。

诚然,改革开放的时代赋予了大众集团腾飞的机遇,创新的浦东精神激励了大众集团的飞速成长。
来源:劳动观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