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报道

北京市天坛出租汽车有限责任公司雷锋车队爱心送考记事

发布时间:2018-07-17
——北京市天坛出租汽车有限责任公司雷锋车队爱心送考记事
 
文/魏 婧
 
2018年6月,一年一度的高考季来了,在考生们进行最后准备的同时,还有一群人也整装待发,预备着为孩子们“保驾护航”。
北京天坛出租汽车公司有一支“雷锋车队”,十年来坚持义务接送高考生,而这项“业务”只是他们诸多志愿服务中的一个分支。作为“全国学雷锋示范点”、“全国工人先锋号”,在“向社会传播爱”的道路上,他们从不曾缺席。
 
送完考生找树荫盯着,跟等自己家孩子一样
 
30余辆出租车擦拭一新,里外整洁。车上小红旗招展,挡风玻璃内侧“雷锋车队”的铜牌熠熠生辉。队员们统一身着淡黄色衬衫搭配深蓝色领带,显得精气神十足。这是今年高考期间,天坛雷锋车队派出负责义务接送考生的“阵容”。
高考只有短短两天,而车队为此进行的准备往往提前几个月便开始了。主管送考工作的副队长马燕利介绍,每年三月前后,车队会在公司网站挂出通告,向周边学校、居民区等地发放宣传单,有接送需求的学校、学生便可以陆续联络、安排行程。
自2008年起,车队这一公益服务已经坚持了整整十年。较之以往,近两年私家车越来越多,希望车队接送的学生人数有所减少,都在20人上下,但车队派出的车辆却远不止这些。“除了一对一接送的司机和车辆,我们还要根据情况在路线周边放一些‘机动’车。”马燕利解释,万一有考生临时忘了带什么东西,返回去时间肯定来不及,就可以让周边的车过去拿。“这种备勤车会安排五辆以上,做好保障工作。”
   
此外,送考车内都准备了矿泉水和紧急救助包,有一些常用的解暑药品。被安排一对一接送考生的司机师傅,提前四五天还要实际跑线踩点。“看哪条路线比较合适,选择1至2条线路。一旦这条路线堵车,就立刻绕去另一条。”马燕利表示,有的队员中午还需要接送学生,为了保证时间,高考这两天大伙儿基本上就放弃拉活儿赚钱了。“送完考生找个树荫盯着,跟家长等自己的孩子一样。”
 
尽量不影响考生情绪,表情语气都会很注意
 
到了接送当天,队员们更是“严阵以待”,生怕出一丝纰漏。59岁的房丽会去年负责接送一位考生,因为家住大兴,他担心去城里路上堵车,早上六点半赶在交通高峰前,就到学生家门口等着了。
这位考生父母都在国外,平时主要由姑姑照顾。高考过后车队做调查回访时,谈及房丽会的清早静候,孩子姑姑非常动容。表示车队这位老师傅给人感觉特别亲切踏实,孩子回来告诉她,虽然父母没陪着自己,但老师傅给他的感觉就像父母在身边一样。
“我们牺牲点儿无所谓,明天多加加班钱也能赚回来,孩子的时间不能耽误。”质朴的房丽会笑言自己也没想太多,“一句话,派给你任务了,就得拿事儿当事儿。”顿了顿,他颇为骄傲地告诉记者,“这个孩子后来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呢!”
这种来自家长单纯的感激和孩子们考出的好成绩,是最令车队送考师傅们珍视的。56岁的队员张宏亮介绍,为了尽量不影响考生情绪,司机的表情、语气都得注意。“一般不会和考生聊天,就是简单说句加油鼓励的话,给孩子一个笑容,让孩子感觉坐了你这车特别放松。”
起初做送考服务那几年,家长有给车队送锦旗的。这两年都用上了微信,家长会通过微信表达感谢之情。“没有长篇大论,但都能体会到家长的心意。等成绩出来,孩子考上了好学校,再给我们说一声,感觉自己也做了一点贡献,那是让我们最高兴的了!”张宏亮乐呵呵地表示,如今公司周边几个学校的老师、家长一碰到车队队员,都很亲切热情。“管我们叫‘活雷锋’,大伙儿特别自豪。”
 
入队需经半年考核,有诚意更得“靠谱”
 
十年坚守,义务送考却只是雷锋车队诸多志愿服务中的一项。事实上,车队组建之初的主要“业务”是帮扶老人,这也是缘于队长连三顺一次偶然的触动。
时光回溯到2006年春天,连三顺开车经过宣武门十字路口,看到马路边躺着一位老人,身旁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在哇哇大哭。他连忙停车询问,得知老人突发心脏病。连三顺立刻把老人和小女孩送到医院,并与家属取得联系。幸亏抢救及时,没有酿成悲剧。
事后,家属对连三顺千恩万谢,老人更是握着他的手感叹,自己岁数大,需要经常去医院,但很多司机都不愿意拉。连三顺就将自己的号码留给老人,告诉对方以后再去医院,就给他打电话。
这件事后,连三顺忍不住一直琢磨,自己能做些什么?跟同事闲聊的过程中,“成立帮扶小组”的念头渐渐清晰起来。于是“雷锋小组”就这样诞生了,8位成员是最早一批“元老”。
说是有了“组织”,但做好事全凭自愿,也没有广而告之,更像是组员们彼此心照不宣的一种约定——路上见到需要帮助的人主动上前、70岁以上老人乘车不收费……直到后来有人送锦旗、写感谢信,公司才得知雷锋小组的存在。
了解到组员们的想法与行动后,公司非常支持,将雷锋小组升级成了雷锋车队。虽然车份儿方面没有予以减免,但每次开会都拿雷锋车队作为表彰对象。渐渐地,能加入到车队,在公司里成了件很光荣的事情。
想要入队可不容易,工作踏实,没有违章没有投诉,这是最基本的。申请后还要经过长达半年时间的考核,车队会委派各种任务来检验申请者的“诚意”。
历经层层考验的队员可以说都十分“靠谱”。队员季师傅有一年春节在六里桥发现两位盲人因被黑车欺骗,无助地站在路边。季翔不但把他们送到亲人家里,还把当天上午200多元运营收入给了他们。事情反馈到连三顺这儿时,他欣慰又感动,忍不住掉了眼泪。
2010年,队员刘师傅运营中认识了一位家住惠新北里的大妈,她身患尿毒症,需要去医院透析。但女婿的腰不好没法背她,出行成了大难题。队员们决定轮流接送、陪伴她就医。此后整整四年半,一周两次,一次三四个小时的帮扶从未间断,直到老人去世。其间老人因为生病尿失禁,几乎每位队员身上、车上都被弄脏过,但没有一个人退缩。
 
志愿服务耽误时间? 幸福感获得感无法替代
 
除了这种大伙儿日常自发的义务帮扶,雷锋车队还与长青敬老院“结对子”,并成为体育馆路街道的共建单位。平时担负着不少陪伴、接送老人的“指定任务”。此外,逢年过节队员们都会参加行业组织的“保点”活动。
“像是春节、暑运、黄金周期间,可能到半夜没车了,或者一些地方出租车不愿意去。为了方便人们出行,我们会去火车站、飞机场,或者市中心商圈人流密集的地方接送乘客。”副队长王占坡坦言,伴随车队名气渐大,身上的社会责任也越来越重。平均而言,每位组员每个月会被分派4次公益活动,这就意味着至少4个半天不但没有收入,还要自己负担油钱。
做公益“耽误”时间,尤其如今出租车行业受到冲击,队员们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经济压力。但志愿服务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却是大伙儿挂在嘴边的动力。队员张宏亮父母都已年过八旬,母亲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爱人在家照顾老人,重担都落在他的身上。但他对分配过来的任务,从来没说过一句“不行”。
在张宏亮看来,成为雷锋车队的一员,令他感到“温暖”和“被信任”的事儿挺多的。“我们打从成立起,70岁以上老人乘车就免费。有的老人一看岁数就很大了,下车给钱我不收,老人还不干呢,说你们也不容易!有的上车看到‘雷锋车队’的小铜牌,会问我们怎么个‘雷锋’法?了解之后都很赞叹,甚至当场就给朋友打电话,很激动地说‘我坐了一辆学雷锋的车!’……”
身边同事“人人向善”的氛围令车队创始者连三顺深感欣慰,他笑言自己有个美好的愿望,想通过实际行动带动更多人参与志愿服务。“我们200多人的公司,车队从8人壮大到40人,至今加入进来的队员没有人退出,这种影响已经在公司范围内有所体现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