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见闻

绍兴:摇曳的乌篷船

发布时间:2015-12-29
   享有“东方威尼斯”美誉的绍兴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历史博物馆,古朴和现代的建筑和谐的分布绍兴。“古城小桥多,人家尽枕河”是绍兴水城的独特景观。书圣王羲之曾有感而发“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可以说,绍兴与水,如同水墨交融,有着不解之缘。来到绍兴,感觉到绍兴简直就是一本漂在水上的书。大禹、西施、王羲之、王冕、徐渭、秋瑾、徐锡麟、鲁迅……仅从这些名人,便知道绍兴的意韵。    
   没去浙江以前,便知道杭州西湖、嘉兴南湖、绍兴东湖是浙江三大名湖。有诗:“此是山阴道上,如来西子湖头”来形容东湖,东湖还有天下第一盆景的美誉。所以到了绍兴,没去东湖是不算到过绍兴的。据说在东湖幽静清澈的湖面上,坐着乌篷船,品着绍兴老酒和茴香豆,听着船老大讲述东湖的故事,这是绍兴最有特色的风情了。更有人介绍说,东湖虽小,但因它的奇石、奇洞所构成的奇景使东湖成为旅游业界人士公认的罕见的“湖中之奇”,东湖有奇石,石石有奇景;东湖有奇洞,洞洞有奇观。
   正是有这些悬念,所以那天,当有人提议到东湖一游,我们都有些迫不及待起来。
   坐车向东约五公里,便到了。扑面而来的是浓郁的酒香,这都是从东湖街上的商铺摆放的绍兴黄酒坛里散发出来的,真是酒香不怕巷子深。东湖街上两边绿树成阴,商铺林立,商铺招牌都是古香古色,路面是石板铺成的,让人宛如到了古越商埠。
   不久我们来到一坐拱形石桥,站在桥头,放眼东望,一汪翠碧的湖水便依山而绕,湖畔开满火红的杜鹃,偶有黄花绿叶的迎春花点缀其中! 桥头是通向东湖的小径,右侧傍山而成,被人工开凿的半山陡峭直立,沾染着山头顺流而下的水流而生成星星点点遍布的小绿毯……另一侧则野藤缠绕灌木丛生,一片葱郁。
   走到小径尽头,是一排排或戴乌毡帽或戴草帽的艄公独坐乌篷船依次排列在码头处,间或还有几个驾乌篷船的“美娘”。我们四人本想同乘一条船,这样更能增加亲密的气氛,而按照景区负责人的严格提醒,每条小船只准同时乘坐三人!不管我们如何企求放宽限制,对方均严辞拒绝,为了保障生命安全起见,我们也只有如此了。
   乌篷船小巧玲珑,形状如梭。只见艄公坐在船尾,两手摇着一侧的桨,两脚却能同时推动着另一侧桨,手足并用,一屈一伸,灵活自如。据说天冷时,常见船工把两手插在衣袖里,只靠双脚蹬桨,船走得既快又稳,这也是绍兴地区独有的一大景观吧。
   艄公一边和我们聊天,一边将一些典故介绍给我们:东湖所在地,原为一座青石山,秦始皇东巡时曾在此驻驾饮马,故被称为箬篑山。汉代以后,箬篑山成了绍兴的一处石料场,经过千百年的凿穿斧削,又是采用特殊的取石方法,搬走了半座青山,并形成了高达50多米的悬崖峭壁。劳动者取石还普遍深入到地下20多米,有的甚至四五十米处,日子一久,形成了长过200米,宽约80米的清水塘。清末,绍兴著名乡贤陶浚宣眼光独到,利用采石场筑起围墙,对水面稍加拓宽,遂成山水相映的东湖。堤外是河,堤内为湖,湖中有山,山中藏洞。东湖经过百年的人工装扮,终使绍兴东湖成为一个巧夺天工的山、水、石、洞、桥、堤、舟楫、花木、亭台楼阁俱全,融秀、险、雄、奇于一体的江南第一大园林。
   除山石湖水等组成自然风光外,东湖还是富有历史意义的胜迹,孙中山、陶成章、徐锡麟、鲁迅等都曾到过东湖游览或商量革命大计。陶成章遇难后,绍兴人民为纪念英烈,在东湖建立了陶社。1916年八月,孙中山先生还亲临陶社致祭。建国后,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多次到过东湖。说完这些艄公是一脸的自豪。
   单桨的乌篷船在澄碧的小湖里漾起一圈浅浅的涟漪,宽叶的桨划过水面奏鸣出清脆的音乐,和谐而优美。船在水上漂,人在镜中游。听着船下潺潺的水声和船桨的“嘎吱”声,犹如亲临仙境。
   乌篷船轻轻驶进一方洞,入口处仅容一艘小舟通行,进入洞内之后却是另有洞天,但见四方悬崖峭壁,除了倾斜的洞顶水珠滴落下来敲击在水面溅起一抹水花,同时响起悦耳叮当的琴韵,艄公说,这便是陶公洞。据说 陶公洞水面距离山顶47米高,距离湖底18米深,好像一口天然巨井,更似一口扣水巨钟。正是因为陶公洞的奇绝特别,陶浚宣在修建完工后,以“陶公”命名,既缅怀先祖陶渊明,又能使自己名传千古。
   陶浚宣认为“国兴于治,治端于学,非自强不足为国,非育才不足自强”,东湖修建完工后,遂独资创办了东湖通艺学堂,聘请寿孝天、陶成章等越中名士为师,最多时拥有学生114名,其中气象学家竺可桢就曾就读与此。在1912年陶成章遇害后,陶浚宣还在东湖为他设立了纪念祠——陶社,缅怀这位辛亥英侠。如今的陶社依然屹立在湖水畔,青竹间,向迎来过往的人们诉说着……
   我们在洞底仰望小片天空,坐井观天的意境悠然。这时的您会怀疑陶公洞是鬼斧神工造就?是大自然的恩赐?也难怪郭沫若先生当年游览东湖时对陶公洞后,挥毫咏颂:“箬贲东湖,凿自人工。壁立千尺,路隘难通。大舟入洞,坐井观空。勿谓湖小,天在其中。”
   为一览水乡田园风光,我们离舟上岸,石级至山顶,虽没有“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概,可一幅“桥如虹,水如空,几叶轻舟烟雨中”的山水画尽揽眼底。 
   站在岸上看仙桃洞,只是一座简单的石框门,而你在和仙桃洞零距离接触之时,才能在导游人员的指引下,见到与倒影组合在一起的巨大仙桃。仙桃洞也此而得名。此洞在山中,洞能通船,洞中有门。一块厚不盈尺的石壁中央凿有一宽约两米的石门,呈90度悬挂在山崖边,最薄处仅有10厘米厚。它贯通了两个原本不相连的石洞,小乌篷可以从容穿梭于石门间。最令人惊讶的是,您从正面根本无法看见石门。洞为水室,室内有门又通别室,如不身临其境,其巧夺天工的构思,精致奇妙的手工真是令人无法想象。仙桃洞门形石梁有对联:“洞五百尺不见底,桃三千年一开花。”碧潭岩影,空谷传声,饶有情趣。
   东湖奇特的还有喇叭洞,喇叭洞最大的特色是它能传声。形状上小下大,极似喇叭,故名喇叭洞,又名空谷传声洞。因恰好符合某种声学原理,所以若在洞内一喊,回音经久不绝。但是,它并不像北京的回音壁那样是经过刻意的加工,而是千百年来石匠在一锤锤敲打中无意中形成的产物。都说自然是最美的,但凿自人工却宛若天开的东湖却让人不得不感叹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其偶存的奇特景观同样让人叹为观止。
   坐着这水上“的士”,东湖三洞在我们的眼中耳中悄悄地神秘出现又悄悄地隐退,但对先人们的劳动智慧敬佩之情却一直挥之不去。
   与艄公谈起鲁迅的社戏和故乡,于是自然想到了早已耳闻的绍兴茴香豆,上得岸来,陪我们一起的朋友抢在我们前面买了四瓶绍兴黄酒和两包茴香豆。迫不及待地打开尝试,经过蒸煮腌制而成的茴香豆,微咸而清甜,而黑皮与青皮的两种,味道略有不同。慢慢地剥来品味慢慢地聊,会心而畅怀的笑溢出青砖小榭,撒遍这秀水山青的江浙小镇。
   江南水乡把自己的一片稽山鉴水的缩影都留在了美丽的东湖,我们的心也留在了美丽的东湖……  文/图 伍 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