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见闻

思索在路上——欧洲三国行有感

发布时间:2014-06-25   匆匆欧洲三国行,尽管更多的游览是走马观花,但却引得自己思绪万千。如果说这是一次旅行的话,我更愿意加上“思索”二字。因为,不管在飞机上,还是在汽车上,我更多的是以一种感悟与思考的态度来贯穿这次旅行的。“思索在路上”能够真实表达出我这次外出的状态。
    迷人小镇
    克鲁姆罗夫古镇,简称ck小镇,是一个可以让人走进历史的地方。这里城堡、教堂、民居等建筑错落有致。这里蓝天、白云、红顶彩墙,相交呼应。捷克的母亲河——伏尔塔瓦河呈S型穿镇而过。小镇里哥特式建筑的代表——圣维特教堂的塔顶高耸入云,与巴洛克式建筑的古城堡的高塔遥望相对。
    这里是休闲度假的胜地。来自各地的各种肤色的人来到这里游玩,尽管大家操着不同的语言,但都有着一样的笑容。大家彼此挥挥手热情的打打招呼,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在这里享受美好时光。大多数人喜欢在每一座建筑前留影,我更欣赏那些坐在街边品着啤酒,聊着天的人。这大概才是
享受历史的心境。坐在那里,与街道,与建筑融为一体。那些玩漂流的人,在平缓的水流中顺流而下。船上的人开心的笑着,聊着,不停地和岸上及桥上的游客打着招呼,引得阵阵呼喊及口哨声,给这个古老的小镇增添了新的活力。
    走在用小石板铺成的街道上,会使人闻到几百年的历史气息。这里的每一座建筑都有数百岁了,如果你站在这些建筑前,真的如同在聆听一位老人在诉说自己的故事。甚至就连一个下水道的井盖都有自己的图徵,有自己的故事。
    听导游说,这座小镇是由施芬柏格家族历经几代人建设起来的。这个家族的图徵是玫瑰花瓣,为了纪念这个家族对小镇的贡献,许多地方都印有玫瑰图徵。
    柏林印象
    柏林,这个城市,可以说不单单是德国的,更应该是世界的。且不说柏林大教堂的宏伟壮观,
也不说柏林美术馆的历史渊源,单说在马克思、恩格斯的铜像还能够安然的屹立在那里,就让人感受到了一种包容和对历史的尊重。这就让我想到了德国人对二战的态度,无论从国民对纳粹的批判态度,还是他们总理在死难者墓碑上的惊天一跪,都让世人意识到这才是绅士,这才是理性。错就错,只有认识到错了才能做的更好。认错并不是耻辱,而是一种风度,也是对国家负责,对民族负责,对国民负责。德国人的这种风度赢得了全世界的心。
    柏林印象
    到柏林,一定要看看柏林墙了。柏林墙,曾经在一夜间吸引了全世界人的目光。那是政治的产物,是一个时代的标志。现在它早已经倒塌了,仅存的一小段,也变成了人们的一种怀念与追思的场所。
    触摸着残存的墙,欣赏着上面各式涂鸦画,心中思绪万千。当初,为了建这堵墙,有人煞费苦心;为跨越这堵墙,又有多少人丢了性命。如果这些人能回到现在,真不知道会有什么样感受。一堵墙,可以隔断空间,但是,隔不断时间和思想。墙塌了不可怕,理想塌了最吓人。
    感悟音乐
    说实话,尽管我喜欢听一些音乐,但不是音乐迷,甚至不懂音乐。但是这次,在布拉格老城,有幸欣赏了这次国际音乐节的合唱比赛,让我切实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在13世纪建造的教堂中聆听音乐,这本身就是。
    一种享受。在文物里边感受一首首奇妙的乐曲,这可是平时不敢想的奢求。我很快就被那优美旋律陶醉了。
    望着教堂高高的穹顶,听着时而舒缓,时而激昂的歌声,感觉自己身心都蒸融了。
    最让我难忘的就是那些表演者专注的神情。台上的他们,仿佛已经忘记了一切,完全沉浸在音乐之中了。
    忽然有一种认识,为什么现在我们身边各行中的大师级的人物越来越少呢?而有一种趋势越来越明显:不管是在专业领域还是在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走上了迎合的便捷之路。无论是作学问还是搞研究,但凡把相当的精力用在迎合别人上,是无法走出自己的路的。哪怕是一时间能有好的反响,但很快也会被时间所淹没。
    纵观历史,无论是在自然科学领域还是在人文领域,那些取得过伟大成就的人,绝大部分人都会有一个共同特征——专注。他们能够做到排除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专心于自己所做的事情。他们不会去刻意迎合别人的意图,他们不会去刻意构建自己的人脉网络,他们不会去刻意忙于各种应酬,这才使他们穷其一生用于专业研究。
    而在当今,这样的人多吗?不上下迎合,你想立足?没有关系网,你想生存?没应酬,你想做事?一个再有能力的人,要想把这些做好,也非易事。而人们发现这些却是帮助人发展的捷径。做好了,哪怕专业上不够,也没有问题;做不好了,哪怕专业再强,也会有问题。经过无数人的总结发现:哦,专业能力原来远没有其他重要。于是,说话做事开始迎合领导意图;立项目,搞科研先上下打上关系,东奔西走。真可谓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没有八面玲珑的水平休想过关……
    于是慢慢地就会发现都变了,大家找到这条捷径后,我们身边的各种“家”越来越多了。唱过几首歌就是音乐家,上过几次台就是艺术家,写几个作品就是作家,搞过几次讲座就是教育家,写几年字就是书法家……
    所以,愿意真正专注做事的人越来越少,也就少有建树惊人的大师级人物了。
    意外收获
    到了布拉格的一大早,小孩儿和我早早的醒了,于是带她来到酒店外边转一转。一出门,一股浓浓的带着植物气息的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赶紧大口大口的几个深呼吸,浑身顿觉心旷神怡,舒服!
    望着远处红瓦彩墙的建筑,看着周围绿的发亮的树木,天生好动的我早已按耐不往内心的激动,顺着步行道慢跑起来。小孩儿跟在后边没跑几百米,便退下阵来。在等她的时候,无意间发现路边有几株挂满可爱的小果子的树,地上落满了熟透了的似曾相识的果子,怎么看都像我们这里的李子,只是要小很多,跟一粒葡萄差不多,晶莹剔透,闪闪发亮。好奇心促使我从树上摘下一枚油光发红的果子放到口中。轻轻一咬,一股酸甜的果汁浸满嘴里。这口感绝对是李子中极品。赶紧叫过小孩儿,请她也尝一个,给了一个好吃的评价。
    于是,两个人动手精心挑选小果子摘下来,准备带回去享受一番。在摘的过程中,小孩儿问了我一个简单的问题:为什么这么美味的果实,就没人摘,任由它落在地上呢。是啊,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是不能吃吗?还是人家的习俗就根本不吃呢?我心中也有了疑问。后来,导游给了我答案:本地有许多这样的树,野生的小李子,小苹果。因为这里大部分人的饮食习惯与东方不同,水果的食用量很低,另外,许多家庭的花园里都有果树。所以,像这样的小野果是不会在意的。
    理想与现实
    这次在奥地利的维也纳,有机会参观了维也纳舍恩布龙宫,亦称美泉宫。是在维也纳西南一处奥地利皇帝的行宫。据说莫扎特六岁时候就曾在这里为当时女王演奏过钢琴。
    这里建筑宏伟,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无不表现出欧洲王室的威严。内部设计也完全体现了人文性,既方便实用,又有皇家的气派。
    这座王宫见证了奥地利的发展历程。大家都知道“茜茜公主”。她的故事打动了许许多多人,在人们心中,她是善良与美丽的化身。特别是电影茜茜公主的上映,使大家对她的认识几乎到了完美的程度——嫁给了疼她、爱她的丈夫弗兰茨。拥有着让人忌妒的浪漫爱情和让人羡慕的地位。甚至成了许多人的梦中情人。
    只可惜,这些只是文学的再加工而已。现实中的茜茜公主,嫁给了她根本不爱的国王,她自己对这个婚姻非常反感,以至于她婚后经常外出旅行,很少留在维也纳。最后被意大利的无政府主义者刺杀身亡。
    在文学作品中的完美,在现实生活中的悲哀,也许就是理想与现实的差别吧!
    路上所思
    到欧洲的第二天下午,我们乘车从维也纳前往捷克首都布拉格,预计需要5小时,可因为修路,多走了两小时。还好,车窗的异域风景吸引着我,没让我感到旅途的漫长。
    车子疾驰在奥地利和捷克多彩的原野上,使车上的我兴奋不已。说是多彩,一点没有夸张。单单是麦田就有不同的黄色,刚刚收割的是金黄色,早前收割的已显得有些灰黄,没有收割的麦田衬着褪了色的黄。麦田就这般美丽,就更别说是玉米田绿、白,红等色彩的丰富,向日葵田里色彩的多变。就是包围在田地四周的树林的绿色都让我喜欢的不得了。
    大片大片田地,好似各色地毯铺在绿色的田野上,给这无比美丽的景色锦上添花。这里的田野和我平时所见是不同的。这儿的植被好的惊人,这里很少有大片的平原,绝大部分是忽起忽落而坡度极缓的丘陵地带。树木随处可见。这里是森林包围着耕地,是树木包围着住所。许多时候,道路就是从森林中穿过,加上忽上忽下的坡路,坐在车上,你可尽情感受这种无以伦比的陶醉。
    这里见到的农村,尤其是在捷克的边境地区,那里的房屋略显破旧,可是房屋周围收拾的很干净,看不出脏乱。更有的是被漂亮的花朵装扮着。
    在车子一闪即过的瞬间,看到一对老年夫妇,在一小片刚被他们整理过的土地边并肩而坐,是那样的默契,那般的恬静,整个画面像一幅油画,让我怦然心动。是啊,不管是繁华的都市,还是偏僻的农村,人们的生活中是需要有精神追求的,是应该享受生活的快乐的。如果只为了生存而活着,那我们的人生将会只有苦与累。
返回顶部